防病知识
当前位置:首页 > 健康园地 > 防病知识
上热搜的“支原体肺炎”,究竟是啥?
信息来源: 发布时间:2023-11-15 浏览:463 次

     近期,我国支原体肺炎发病有所上升,尤其在广东、福建等南方地区,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明显。12日,“支原体肺炎”登上了热搜,它是什么?多大的孩子容易得?又该如何治疗?

     01 什么是肺炎支原体?今年的支气管肺炎有何特点?

     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,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。支原体肺炎广泛存在于全球范围内,约3至7年会发生一次地区性流行。(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医院外获得的肺炎,也包括入院后48小时内肺内出现的炎症病灶。)

     专家介绍,支原体是一种微生物,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,它导致的肺炎与新冠病毒的致病方式完全不同。引起肺炎的病原体一般都有季节发病的情况,支原体肺炎近两年,尤其今年在我国一些区域流行,有少数家庭或班级出现聚集发病情况,但它不属于传染病,不会像新冠那样传染。

     专家介绍,今年和往年相比,我国的支原体肺炎出现低龄化的特点,一些3岁以下的儿童也有发病,出现相关的症状应及时就诊。

     02 为什么儿童更易感染支原体肺炎?

   “儿童是支原体感染的高发年龄阶段。”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病院小儿内科副主任、主任医师侯伟介绍,儿童容易感染支原体的原因是肺部免疫防御处于建设阶段,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,呼吸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较差。比如鼻腔、气道纤毛运动和咳嗽反射弱,免疫球蛋白IgA、IgG水平低。 “另外,幼儿园、学校人群聚集程度高,病原菌容易传播也是原因之一。”侯伟说。 “以往支原体肺炎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,近年来患儿呈现低龄化,即1-3岁支原体肺炎患儿数量有所增加。”结合门诊情况,侯伟分析,与成人相比儿童确实更容易感染支原体,在流行期间由于病毒载量大,感染也比较严重,婴幼儿感染患儿也有所增加。

     03 肺炎支原体如何传播?有何症状?

    支原体感染主要经过直接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。支原体感染的患儿症状与大多数呼吸道疾病相似,以发热、咳嗽等为主要症状,一般咳嗽比较剧烈,退烧后,咳嗽还可能继续1到2周。国家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中心(儿童)副主任赵顺英表示,今年是支原体的流行季节,孩子发烧或出现咳嗽,尤其是剧烈的干咳,感染支原体的可能性大。

   专家特别提醒低龄儿童的家长们,出现支原体肺炎感染时,孩子发烧可能并不严重,但是出现喘息或呼吸困难,或在锁骨位置出现凹陷,“也就是孩子在吸气时锁骨有个坑或者鼻子吸气时出现鼻塞,要及时到医院就诊。”

     04 支原体肺炎如何治疗?日常怎样预防?

     专家介绍,今年我国已制定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相关诊疗指南,在治疗上,青霉素、头孢类抗生素对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无效,需要对症用药。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,如罗红霉素、阿奇霉素,目前为支原体肺炎的首选治疗药物。一旦出现发热伴有剧烈咳嗽,应及时就诊,尽快查明病因,规范治疗,切忌自行盲目用药。

      在日常防护上,要注意减少聚集、保持勤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。

      目前,支原体肺炎没有针对性的疫苗来预防。专家提醒:1. 注意室内通风,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,必须去时戴好口罩。2. 咳嗽或打喷嚏时,用纸巾掩住口鼻。保持手卫生,经常用肥皂、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。3. 学校、幼儿园等场所要注意通风消毒,避免出现聚集性感染。